治水兴水看新疆 | 幸福河湖的幸福密码
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
吉尔格朗,蒙古语意为“幸福”。吉尔格朗河,入选2024年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。8月7日,“治水兴水看新疆”主题采访团队走进伊犁河谷中部的伊宁县吉尔格朗河,探访这条幸福河流的幸福密码。
吉尔格朗河河岸风景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
吉尔格朗河是伊犁河一级支流,发源于北天山山脉的科古尔琴山南侧,全长90.1千米,流域面积677平方公里,与皮里青河、博尔博松河等河流共同孕育着伊宁县40余万人口和150余万亩耕地。过去,由于融雪型洪水与山区暴雨型洪水频发,沿河两岸的耕地、房屋多次受洪水侵害。
“那时,带着泥沙的洪水冲毁两岸果园、草场,转移人员动辄就是上千人。”伊宁县水利局规划建设办公室工程师周锋回忆说。
在距离伊宁县城10公里的河流上游,周锋指着吉尔格朗河渠首附近绿草覆盖的两岸说,过去这片岸线在洪水的反复冲刷下破损不堪、水土流失,植被覆盖不足的河床裸露着,被当地人称为“烂河滩”。
2013年到2023年,伊宁县投资3.27亿元在北山12条沿河(沟)穿过的村庄、居民点、农田重点地段,修建防洪堤88.87公里,沿河(沟)洪水灾害得到有效治理。对吉尔格朗河连续多年的系统治理,已形成上游着力防止水土流失、中游优化滨水空间、下游完善生态治理的格局,县城沿河区域先后建起中心公园、祥和杏园、河湖长制公园等多处滨河公园,成为居民和游客日常休闲、游览打卡的“心头好”。
吉尔格朗河河岸风景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
走在吉尔格朗河岸边,成排的绿柳枝条迎风轻摆,河边芦苇茂盛生长,垂钓台上几个孩子正在进行钓鱼比赛。伊宁县吉里于孜镇居民帕尔哈提·玛乎木提今年承包了30亩鱼塘,经营着这处垂钓园。“每天晚上来夜钓的能有20人左右,生意好着呢!”帕尔哈提笑着说,过去人都无法立足的河岸边,如今修建起平整的车道和步行道,附近居民每天傍晚在此散步、慢跑,享受水清岸绿的自然美景。
“通过植被恢复、防洪工程建设等方式,实现水患治理、生态保护、民生改善的多重功效。”伊宁县水利局局长张铜伟介绍,吉尔格朗河入选2024年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,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投资9030.22万元,完成生态护岸修复4.3公里、护坡12.6公里及30万平方米岸坡修复,对吉尔格朗河渠首进行除险加固,完成渠首绿化、杏园景区入口等工程建设。
当地居民塞布丁·赛地丁2023年在河畔中心公园附近买了一套住房,“现在周边正在开发的商业小区价格又涨了,我那时买房买对了。”他笑着说,岸绿景美、生态宜居,带火了周边的房地产,“和美杏乡”旅游品牌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游客,欣欣向荣的家乡让他感到自豪。
吉尔格朗河渠首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
在吉尔格朗河渠首上游,一座新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厂正在建设,日处理8.5万立方米的供水能力,将改善汛期河水水质浑浊、水厂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,明年竣工后能让伊宁县4乡2镇群众的饮水质量再上一层楼。“幸福河湖建设在治理水患、保护生态的同时,也推动了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。”张铜伟说。
这条承载着“幸福”之名的河流,以崭新蜕变重新定义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。